2024年3月號院訊

有靈魂的神學教育

 

最近看了一本書,《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》,中譯《沒有靈魂的優秀》,是哈佛大學前校長Harry R. Lewis寫的,主要是回顧哈佛幾百年的歷史,指出哈佛如何變成一所沒有靈魂的優秀學校,失去了教育的宗旨,被消費主義的巿場主導。作者提到哈佛大學已經成為一個商業品牌,失去了對人的培育,特別在人的素質上。學生只求在學期終獲得好成績,獲取一張哈佛的畢業證書,就前途似錦,並不思考在哈佛究竟學了甚麼。作者認為,「教育的需要、大學生的需要和教師的專業技能之間的矛盾,模糊了我們的視線。」這正是教育的理想與現實需要之間的矛盾。最令我產生共鳴的,就是作者指出,「大學的失職之處,在於沒有在合適的領域以合適的方式,抵禦這些社會影響,例如:消費主義。」沈祖堯教授在他的書《校長畢業了》也引用了作者的觀點,認為大學「在創造知識、培養專業人才之同時,應保存和發揚她的文化和核心價值。沒有文化、沒有理念,大學也便沒有靈魂。」但他也很無奈地指出,「提倡理念、高舉道德,往往與今天的巿場價值、競爭排名背道而馳。」這些說話讓我反思,神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甚麼?

神學院在過去的日子,好像在追趕社會變遷所帶來的需要、追趕教會不同事工對人才的需求,教會在搶人才、神學院也在搶學生。巿場導向,為神學教育訂定方向,培訓人才,以滿足教會事工的需要。為此,神學院也要開設不同的專業訓練,以致學生將來能滿足教會事工的需要,最重要是畢業後有就業機會。但我要問的是,教會所需要的,是執行不同事工的工人,還是能夠帶領教會在屬靈生命上成長的牧者和領袖? 培養神學生成為一個屬靈領袖並非一朝一夕,三至四年的神學訓練,如何能培養出神學生成為屬靈的領袖,帶領教會向前? 若神學生沒有這種心志,只想完成神學訓練,取得證書,可以就業的話,就不會花時間及心思在個人靈命的培育上。

不少的傳道人,(可能也受教會對待傳道人的方式有關)真的看自己為僱工,而不是牧者。耶穌說: 「好牧人為羊捨命」,這句話似乎也過了時。Harry Lewis 說得對,“Professors are hired as scholars and teachers, not as mentors of values and ideals to the young.”作為院長,要明白怎樣的教師,就會培育出怎樣的學生,這也是對神學院教師的一大挑戰,因為要處理日常的教學及行政之餘,又有多少時間可以給與學生,培育他們的靈命成長?

中浸這十年間也為每級學生,設立了生命成長課程,但因為沒有學分,也不以成績量度成長,並不是每位學生都珍惜。生命的培育一點也不容易,卻是神學教育的靈魂。神學院面對生存的現實,不得不跟隨巿場導向的大趨勢,但怎樣在職業導向的同時,又能堅持地對每位神學生作生命的培育?我的夢想是:第一,想對教會領袖說,當教會聘請我們畢業生時,不是要尋找滿足事工要求的工人,而是牧養會眾的牧者,對於一些新手牧者,給予多點包容及指導,使他們可以在事奉中經歷神和成長。我鼓勵教會領袖們多花時間與教牧一起同工,也可以藉著你們的同工,給予教牧多一點的支援,在事奉中培育他們生命成長,堅定他們事奉的心志。第二,對神學生說,當畢業成為牧者之後,不要以僱工心態看待自己的事奉,一味追趕事工達標,而是培養自己成為可以為羊捨命的牧者,學習犧牲精神,教會領袖不都是惡老闆。很多時候,教會對待牧者,與牧者對待教會的態度,是雙向和相關的互相影響著。

(本文節錄自2023年11月19日院長就職禮的講辭)